曾奇峰精分初级网络课程

发现 Obsidian 的缩进被吞了...有待解决

1 精神分析是什么

开篇语: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三句话总结

1 ,移情。

研究一个人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间是怎么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它对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的。

2 ,反移情。

两个人的关系中间,A 对 B 的态度,部分是 B 教会 A 的,A 的那个感受,就是反移情。

3 ,自我保护。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得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

弗洛伊德的贡献:
人活动的动力来自力比多和攻击驱力
(生物意义上的)

克莱因 :

现代的客体关系理论
曾奇峰的流派
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关系的需要
使精神分析变成心理学

2 核心人格的形成

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
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深埋的。

几岁看老 :

弗洛伊德 6 岁
克莱因,科胡特 2 岁(前语言期)18 个月
克莱因 4-6 个月

本能,小便面积的扩大
自我扩张,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人活着的四个驱力

力比多
攻击性
自恋
关系

自闭状态 :

从出生到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原初自恋,基本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他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的孤独症患者。

精神分析三类人 :

精神病
比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
否定之否定,不承认
人格障碍
前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冲突
生与死
男与女
成功与惩罚
神经症
正常人
否定再承认

例子:
"对话女的话题"
自我防御包括自己对他人无意识的攻击性
关于"不安全感",更多是受自身对外界的敌意所影响
冷落就是"攻击"
二级词汇如安全感对来访者"自省"毫无帮助

成长:
把攻击性,力比多的象征化和向外表达的过程
攻击性的象征化表达例子:
学习知识,游戏,赚钱等等

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唠叨
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游戏成瘾:
游戏是孩子的精神避难所,能保护孩子远离精神疾病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
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3 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抑郁=自恋

精神分析的自恋 :

原初自恋

父母自恋的复制
身体自淫

继发自恋

具有恢复意义,保护性的自恋
原初自恋首先投注到后来形成的自我身上,然后再由自我投注到外部的对象或者他人身上。只有具有了自我,并将自我作为与外界边界,个体才能把自恋的能量放置在外界。

自我理想的建立
需要儿童的自我在特定的时候将父母对他的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理想
自我理想是他人界定的,透过这种经由他人话语的影响,自我可以把自身作为对象,获得一定的由自我发出去再返回的自恋能量,这就是继发的自恋

精神分析的发展 :

三个人弗洛伊德
原生家庭三角 爸爸妈妈孩子
两个人 客体关系理论
母子母亲和孩子,爸爸成了母婴关系的背景
一个人 自体心理学
自恋
没有人 佛学,禅宗
主体间 无意识主体
以心印心
能觉所觉空

单个的"我"不存在,人只能在关系中呈现自己

胖猫那种,我觉得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牺牲

恋物癖
力比多没办法投向妈妈

若倒霉到物体也投不到,就只能投向自己,形成自恋型人格

此时此地 :

佛学,活在当下
把来访者从"过去"捞出来
引导 ta 背叛自己的过去

弗洛伊德认为
梦是愿望的达成

比昂认为
梦是我们试图整合我们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

4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共情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
"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我陪你一起哭"

内化 :

两个成年人的冲突会内化为孩子内心的冲突
内在的客体:
内在的帮助者
内在的迫害者
治疗师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内在的迫害者变成内在的帮助者

诱因 :

成年经历的创伤"引发事件"只是导火索
童年的创伤才是炸弹
需要重构来访者已经内化的人格中的父母关系

被恰当的对待:
治疗师能够恰当的对待来访者,就可以解决来访者早年不被恰当对待。

"租借"自我功能

分析师租借自我功能给来访者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

Tulpa?DID?高维?

整合
整合意识与潜意识
小男孩惹小女孩
打她
"我爱你"更加整合

连续光谱

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
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区别:
现实检验
(以他人为镜
能认识到自己有病
能分清现实与幻想

"症"不是科学的诊断
"水平观",只看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什么水平"

5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所谓个性

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直到别人不再认为那是错误
一个人早年被不喜欢,成年后就勾引别人不喜欢

轮回
主体无意识重构童年创伤,以便显意识能意识到创伤并治愈它。

成人
人类积累的知识太多了,幼态持续期被拉长
学习的问题(挖坑)

青少年问题
性压抑
精神阉割

6 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抱持性环境

Holding environment

给孩子穿大鞋,尽可能不被评论,评论即是限定,所以保持中立为好
"我孩子喜欢 XXX,不喜欢 XXX"
接纳与支持孩子的缺陷,弱小,恐惧
让孩子不因之产生"羞耻感"

催眠

对中下层的人催眠效果好
对中上层的人催眠效果不好,于是产生了"精神分析"

不同根器,不同说法

催眠是植入,类似洗脑
精神分析是唤醒自觉,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精神分析与佛学 :

从过去解脱

背叛过去的自己,超越过去的限定
背叛即成长

过去心不可得

从未来解脱

马斯洛:我们除了被过去限定之外,还有此时此刻改变自己的雄心壮志

就是切断过去,并且从现在开始,然后让自己的人格有个更大的成长。

未来心不可得

7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
Transference 转移,转移关系(情感只是关系的一部分)

关于时间
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
把童年对客体(父母)的关系转移到分析师身上

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

理智不是因为情感上的迟钝,反而是因为情感过于强烈

反移情

逆转移,对 Transference 的逆转
自觉到我对来访者的感情,把它认为是来访者对过去创伤的复现
"是 ta 勾引我来 xxx"
"和 ta 配合"完成了一次"强迫性重复"
这是分析师的视角,只需要觉察,并告知来访者,而不能真的去配合这个移情去轮回
分析师就是要打破这个轮回,而且让他理解这个轮回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能觉所觉空

分析师要真诚,不能隐藏内心真实想法

分析师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和来访者在一起的感受,这个感受本身就是反移情。

注意力

8 反移情-治疗的关键

9 再谈移情反移情

投射性认同

通过在别人身上复现感受来传达自己过去的感受

通过让妈妈肚子饿表达自己肚子饿

10 口欲期

产生快感和建立关系的部位是嘴唇

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一般是口欲期的问题

除掉令自己产生"羞耻感"的人
自我边界不清

口欲期发展问题: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大概男女 1:9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暴食症
抽烟
我感觉是一种复合的体验,而不单单是口欲期的停留

肛欲期
关于权利

弹钢琴
童年被钢琴毁了

11 肛欲期

机械、固执、呆板等人格障碍一般是肛欲期的问题
所有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自由与责任
越自由的人,越能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

“注意安全”
自我边界的侵犯

花围巾
羞耻感,对自己的男人身份不确定,自我怀疑,自我认同动摇

政府
本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过度,政府成了问题本身

固着在肛欲期
可以使我能够更好的控制周围的环境,以免环境的变化导致我内心的焦虑。

前俄狄浦斯期的问题
自我铁板一块,但是和外界不和谐

神经症
自我松散,内心冲突,但是与社会和谐

12 俄狄浦斯期

处女情结

健康
一个人不管多健康,都会有一些口欲期,肛欲期的残留

俄狄浦斯情结

充满竞争的三角关系

所有男孩心里都想和父亲决斗,赢得妈妈,和妈妈在一起
所有女孩心里都想和母亲竞争,获得爸爸,和爸爸结婚

科胡特:
俄狄浦斯冲突不是人类的共同命运
只有在父母对孩子不好的时候,孩子才会有俄狄浦斯冲突,处在一种想要赢但是又不敢赢的状态中间。

神经症水平(正常人类)的主要冲突就是俄狄浦斯冲突
希望获得成功
但是害怕惩罚
于是:
为了不被惩罚,拒绝获得成功
或者
主动惩罚自己,以避免未知的惩罚
主动惩罚自己,以期望获得成功

亢龙有悔

13 性与死亡

人类面临的最大困惑也许并非是生与死,而是男和女
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案例

缩阳症

群体性癔症

美国邪教

潜意识害怕超越妈妈太多,对成功的阻碍

不配得感

性导向生命,所有的生命都会面临死亡

英语里面,性被称为一次小小的死亡( a little death )

婴儿般的恐惧

死亡如此可怕
不是因为我自己消失了,而是因为周围的人不见了,所以可怕

不同阶段的死亡焦虑

口欲期
如果咬了妈妈的乳头,妈妈就会抛弃我
肛欲期
如果不能控制妈妈的话,我就会死亡
俄狄浦斯期
如果有与性有关系的活动,我就会死亡

案例

余光恐怖

墙角如刀杀入内心

原因是被妈妈职责,妈妈潜意识试图说:你爸爸是我的你别抢

英国贵族

60 岁老男人

过了 60 岁之后,性格突然变化,洁身自好变成拈花惹草

他坚信,年轻女孩的身体里,已经有了爸爸的坚硬的阴茎,他不断的去找。

恨父母才是因为俄狄浦斯情节

成年后对父母放不下的恨,就是一种俄狄浦斯程度的恋父/恋母情结

14 梦的解析

无意识驱力(力比多)是最重要的梦的创造者,它们是梦的心理能量来源。

泰坦尼克号

人们造这么大的船就是潜意识对无限的性能力的追求

周公解梦

一一对应,而弗洛伊德的解梦灵活一些
音连,意连,联想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

潜意识的途径有:
1,口误或笔误
2,
3,自由联想
4,催眠
5,梦

《口误笔误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梦的五种工作模式 :

1,凝缩,显梦总是潜隐内容的浓缩版
2,象征,不仅指潜隐内容而且可以被理解为潜隐内容的翻译
3,再度纠正,服务于显梦的连贯组合
4,转移,任务的置换(对象的置换)
5,特殊表现力,潜意识冲突的视觉化

释梦的三个步骤 :

1,梦里的情绪
2,梦和现实冲突的联系
3,梦和来访者人格的联系

预知梦

1,科学的解释
人择原理,幸存者偏差

2,荣格,共时性
事与事之间的非因果联系

梦里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

案例
“曾奇峰倚靠在门边,“精神分析真他妈不是人学的””

关于肮脏的梦的三个解释

1,潜意识里有一些自己也不认可的幻想

2,

15 揭示我的一个梦

曾奇峰的哥哥
用反抗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独立性
恰好证明和哥哥之间的链接非常亲密

“注意安全”
对健康和安全的过分担心

可能是他的俄狄浦斯冲突

16 梦的延展分析

考试焦虑的梦

是不让自己充分释放攻击性和力比多

一个超我太强的人,或一个在二个驱力都非常压抑的人,就不会让自己释放的过于顺畅,因为过于顺畅可能导致道德上的内疚感。

爬楼梯的梦

爬楼梯那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性活动类似

如果不敢站在高处,就是害怕站在容易被攻击的位置上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和周公解梦观点类似,猫梦鱼虾鸡梦谷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做梦

梦可能导致他分裂的各个自我被拼凑成一个整体,而这个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能够忍受、承受、容纳的。所以他没有勇气或能力把梦呈现给自己看。

觉者/真人无梦,那开悟觉醒者,本质上就是以疯狂对抗疯狂。

比昂认为梦整合破碎的心理功能

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到一定程度,才能面对做梦时所体会到的自我功能的完整性。

黄粱一梦

曾奇峰认为,判断一个学说的好坏标准是:
凡是让你远离柴米油盐,超市购物,爱情,亲情,友情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生
活的,这样的一些东西都可能是坏的。

梦的三大股东:
梦的丰富性在于这三种东西以不同比例呈现出来
1,力比多
2,日常生活残留碎片,现实冲突
3,梦的纪察员,超我,大他者的投影

DNA 的发现

核糖核酸的结构
自食其尾之蛇
旋转扭曲

科学的解梦

1,把梦具体的过程讲一遍
2,就梦的情景和人物自由联想
- 漏勺案例,分别心
3,纯粹的谈现实冲突
4,了解原生家庭及其人格(童年经历)
- 人格特征
5,邀请 ta 谈未来的生活和理想

梦如其人

梦如同人格土壤上开出的鲜花

M - Body
附体

反复的让人说同一个梦

可以观察到差异,超我稽查的强度

梦的个体性的重要阐述

每一个做梦者个体都有必要反复地进行退论的过程。每个梦都是高度特异的个体产物,而且也必须被这样看待。

因此,必须通过考虑做梦者的真实情境以及梦被植入的情形来阐释梦的主观意义。即使正常的或重复的梦存在,也没有大体上有效的象征存在。

尝试创造总体的梦的象征更像是生产童话尾巴而不是科学的内省力

曾老师你就随时踩一捧一是吧

17 梦的象征性意义

18 温尼科特之母婴关系

客体关系理论学派间的巨大冲突

弗洛伊德:

儿童的自我功能很弱,给儿童做精神分析治疗时,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引导。

梅兰妮·克莱因

儿童的自我功能不弱,甚至比成人更强大。给成人是怎么样做的,就怎么样给孩子做。

19 过渡性客体与 60 分妈妈

直觉

全能自恋

温尼科特最著名的概念

足够好的妈妈

(恰好好处的
(刚刚好的

60分妈妈(0-100
及格

0分:
完全不管
经历最大的恐惧与焦虑

100分:
管得太好
人格弱不禁风
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可能性非常大

60分

经历恐惧与焦虑
体验失望情绪
达到绝望的状态之前

60分应该作为所有关系的标准

20 母婴间隙和创造力

21 温尼科特的 5 个治疗要点

22 比昂的临床思想

23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24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25 自恋型人格障碍

26 自体客体

27 自体的发展

28 防御机制总述、情感隔离

29 防御的适应性与情感隔离

30 父母潜意识的愿望与情感隔离

31 从社会现象谈防御机制之反向形成

32 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

33 防御机制-投射

34 从人际现象谈投射

35 防御机制-认同(年龄、文化认同)

36 文化、权威、性别认同

37 防御机制-自我功能的抑制

38 防御机制-退行与升华

39 (上)防御机制-外化、间隔、凝缩

39 (下)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恨

40 防御机制-替换合理化等

41 防御机制-幽默、社会化与疏离等

42 投射性认同

43 治疗中的阻抗

44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设置(1)

45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设置(2)

46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设置(3)

47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设置(4)

48 心身疾病

49 德中精神分析师对话

50 精神分析师的个人成长